学院简介

发布时间:2025年01月21日


自升本以来,在校党委、行政的坚强领导下,会计学院领导班子团结、带领广大师生,凝心聚力,不断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,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定位,强化内涵发展,深化教学改革,促进产教融合,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,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绩。

一、立足区域社会发展,专业布局趋向合理

近年来,按高等性、区域性、社会性的发展需求,会计学院积极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、数字经济发展,确立了“培养能在经济管理领域从事会计、财务管理、审计和管理咨询工作的应用型、复合型专门人才”的人才培养定位。会计学院现有会计学、财务管理、审计学3个本科专业,会计学(注册会计师方向)1个校企合作本科专业,大数据与会计1个普通专科专业、大数据与会计1个校企合作专科专业、大数据与会计(中外合作办学)(中澳合作办学、中澳双大专文凭)1个中外合作专科专业,初步形成了本科教育为重,各专业相互支撑、协调发展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学院建成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,省级特色专业1个。

二、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,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

会计学院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、新要求,“对接需求、双项融合”,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,一是将数智技术与专业建设相融合,探索基于数智技术的课程建设,实施了智能化背景下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;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,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增设财务数据可视化、财务机器人实务、财务大数据审计等数智课程,借助学业导师制,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和专业数智化竞赛、发表学术论文等,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。近年来,在“财智杯”业财税一体化智慧管理人才就业技能大赛RPA财务机器人应用开发竞赛、全国高等院校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、全国高等院校财务数智化大赛财务大数据赛项、财务共享能力方案设计赛等各类数智化专业大赛中,获得国家级、省级奖475人次,其中国家级35人次;学生主持、参与省级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项;主持省级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7项;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52篇。 

三、发挥科研引领作用,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

会计学院立足行业和区域发展需要,以学科发展为引导,积极更新学科建设理念,凝练学科方向,建设学科队伍,实现学科建设、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,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,较好地发挥了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。升本以来,学院有效整合研究力量,融合各专业师资优势,不断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。近年来,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,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,省部级科研课题37项;承担企业委托横向课题46项;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507篇,其中SSCI、CSSCI论文17篇;出版著作7部;获得专利、著作权8项;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5项;获批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、济南市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1个。

四、立足区域社会需求,不断深化教学改革

学院立足区域社会发展需求,结合数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,不断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,建有山东银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、山东中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、山东致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等20多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并不断拓展实训基地功能。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、111计划核心课程2门、精品课程1门、特色课程1门、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1门、新华网新华思政课程思政案例课1门;学院教师主持省级教改立项项目7项(其中重点项目1项),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。教学成果先后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 1 项、三等奖 1 项。

五、坚持立德树人,积极服务区域社会发展

学院坚持立德树人、德育为先,结合专业特点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,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类人才,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。一是课程育人,通过增设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》课程,将德育观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,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2门,获得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奖22项;二是实践育人,通过专业实习、童心圆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;三是文化育人,塑造诚实守信的会计专业文化,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类人才。与企业建立双向交流机制,一方面企业专家多次到学校授课、给学生作实务讲座等,另一方面学院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,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,均达到了预期效果。


Copyright 2006-2010 山东女子学院会计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    地址:中国 山东济南长清 大学科技园 大学路2399号 邮编: 250300 电话:0531-86526752